|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胰腺癌可通过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内镜超声等方式诊断,早期筛查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1、肿瘤标志物检测血清CA19-9和CEA是常用指标,升高时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认,但特异性有限,部分良性病变也可能导致指标异常。
2、影像学检查增强CT或MRI能清晰显示胰腺占位性病变,判断肿瘤位置、大小及周围血管侵犯情况,是临床首选的无创检查手段。
3、病理活检通过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或手术取样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胰腺癌的金标准,可明确肿瘤分型和分化程度。
4、内镜超声结合内镜与超声技术,对小于2厘米的早期病灶检出率较高,能同时评估胆管和胰管受累情况,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40岁以上高危人群建议每年体检,出现不明原因腹痛、黄疸或体重骤降时应及时就医,戒烟限酒、控制血糖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治疗胰腺癌的靶向药物主要有厄洛替尼、奥拉帕尼、舒尼替尼、尼妥珠单抗等,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1、厄洛替尼厄洛替尼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发挥作用,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的一线维持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和腹泻。
2、奥拉帕尼奥拉帕尼为PARP抑制剂,适用于BRCA基因突变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可能引起贫血和乏力等副作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
3、舒尼替尼舒尼替尼是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用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常见高血压和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4、尼妥珠单抗尼妥珠单抗是针对EGFR的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可用于晚期胰腺癌,可能出现输液反应和骨髓抑制,使用前需进行过敏试验。
靶向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配合营养支持和定期复查,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