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神科

注意力缺陷是精神病吗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注意力缺陷是精神病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崔界峰
崔界峰 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主任医师

注意力缺陷不是精神病,属于神经发育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脑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核心症状包括难以维持注意力、容易分心、经常丢三落四、难以完成需要持续注意力的任务。多动冲动表现为坐立不安、经常打断他人说话、难以等待轮流等。这些症状通常在儿童时期开始出现,部分患者症状可能持续到成年。诊断需要专业医生根据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功能损害程度等多方面评估。

精神病通常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严重情绪波动等症状。精神病患者往往存在现实检验能力受损,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者通常保持现实检验能力。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

若怀疑存在注意力缺陷问题,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或儿童发育行为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行为观察、心理评估等方式进行诊断。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学习工作能力。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建立规律作息、分解任务、使用提醒工具等方法帮助管理注意力问题。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遇事紧张,是心理问题吗

遇事紧张可能与心理因素、生理反应、环境压力、认知模式、性格特点等有关,可通过心理调节、放松训练、环境适应、认知调整、性格优化等方式缓解。 1、心理因素:紧张情绪常与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相关,可能源于对未知结果的担忧或对失败的恐惧。心理调节方法包括深呼吸、冥想、正念练习等,帮助稳定情绪,降低紧张感。 2、生理反应:紧张时,身体会释放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等生理反应。放松训练如渐进性肌肉放松法、瑜伽等,能够有效缓解这些生理症状,使身体逐渐恢复平静。 3、环境压力:高压环境或突发状况容易引发紧张情绪。适应环境的方法包括提前准备、制定应对策略、与他人沟通等,帮助更好地应对压力,减少紧张感。 4、认知模式:对事件的消极认知或过度解读可能加剧紧张情绪。认知调整可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建立积极信念、进行自我对话等方式,帮助更客观地看待问题,缓解紧张。 5、性格特点:内向、敏感或追求完美的人更容易感到紧张。性格优化可通过培养自信、增强自我认同、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帮助改善性格特点,降低紧张情绪的发生频率。 日常饮食中可适量摄入富含镁、维生素B的食物,如坚果、绿叶蔬菜、全谷物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运动方面,规律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能够促进内啡肽分泌,提升情绪稳定性。护理方面,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定期进行心理放松训练,有助于长期缓解紧张情绪。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