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血压高吃药降不下来时,通常不建议直接输液治疗,但若出现高血压急症(如血压超过180/120mmHg并伴随靶器官损害)则需紧急静脉用药。高血压控制需优先调整口服降压方案,输液仅用于特定危急情况。
口服降压药效果不佳时,应先排查是否存在用药依从性差、药物选择不当或剂量不足等问题。联合使用不同机制的降压药物(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增强降压效果。部分患者可能因盐敏感性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或肾动脉狭窄等继发性因素导致难治性高血压,需针对性处理原发病。调整生活方式如严格限盐、减重、规律运动也能辅助降压。
当发生高血压脑病、急性左心衰或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时,需立即静脉输注乌拉地尔注射液或硝酸甘油注射液等快速降压药物。这类治疗需在重症监护下进行,通过微量泵精确控制降压速度,避免血压骤降引发脑灌注不足。非急症情况下盲目输液可能造成电解质紊乱或加重心脏负荷。
建议血压持续控制不佳者尽早就医排查原因,由心血管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或进一步检查。日常监测血压时需注意测量规范,避免在情绪激动、憋尿或吸烟后立即测量。保持低钠高钾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补充富含镁的坚果和深绿色蔬菜有助于血管舒张。
ABO溶血不一定会导致溶血性黄疸,但溶血性黄疸是ABO溶血的常见并发症之一。ABO溶血可能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主要表现为黄疸、贫血等症状。
母婴ABO血型不合时,母亲体内的抗A或抗B抗体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大量胆红素,超过新生儿肝脏代谢能力时,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等溶血性黄疸表现。多数ABO溶血患儿黄疸程度较轻,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
部分ABO溶血患儿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贫血或无临床症状。极少数严重病例可能出现重度黄疸、核黄疸等并发症。是否发生溶血性黄疸与溶血程度、胆红素代谢能力、是否存在其他高危因素有关。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合并感染等情况可能加重黄疸。
建议孕期定期进行血型抗体筛查,新生儿出生后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出现黄疸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胆红素值、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是否需要光疗、输血等干预措施。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但需注意观察黄疸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