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怎么回事呢

|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问题描述: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怎么回事呢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亢晓冬
亢晓冬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出现了头晕的情况,还是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检查的。正常情况下,还是考虑是否由于颈椎部位出现压迫性的症状,而导致椎动脉的狭窄引起的脑供血不足,等情况。这种情况就很容易导致头晕乏力出现一些症状。需要及时的解决,颈椎的问题,口服药物缓解,供血不足的症状。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儿慢惊风中医治疗

小儿慢惊风可通过中药汤剂、推拿疗法、艾灸疗法、穴位贴敷、饮食调理等方式治疗。小儿慢惊风多因脾虚肝旺、气血不足、阴血亏虚、痰热内扰、肾精亏虚等因素引起,表现为手足蠕动、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症状。

1、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是治疗小儿慢惊风的主要方式之一,常用方剂包括缓肝理脾汤、大定风珠、黄连温胆汤等。缓肝理脾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组成,适用于脾虚肝旺型慢惊风,可缓解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状。大定风珠含龟甲、牡蛎、鳖甲等药材,针对阴血亏虚引起的抽搐、眩晕有滋阴熄风功效。黄连温胆汤则用于痰热内扰型,表现为烦躁不安、痰多黄稠,方中黄连、半夏可清热化痰。使用前需经中医师辨证,避免误用加重病情。

2、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常用手法包括清肝经、补脾经、揉百会等。清肝经时从食指指根向指尖直推,可平肝熄风;补脾经需从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旋推,能健脾益气。配合揉按百会穴、足三里等穴位,每次治疗持续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两周可改善睡眠不安、肌肉抽动等症状。操作时力度需轻柔,避免损伤患儿皮肤,家长可在医师指导下学习基础手法。

3、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适用于虚寒型慢惊风,常选神阙、关元、气海等穴位。将艾条悬置于穴位上方2厘米处施灸,每穴5分钟,局部皮肤微红为度。神阙穴艾灸可温补元阳,改善四肢不温;关元穴能培肾固本,缓解遗尿、发育迟缓等伴随症状。注意艾灸时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烫伤,高热或实热证患儿禁用此法。建议每周三次,连续治疗一个月观察效果。

4、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将中药粉末调糊敷于特定穴位,常用吴茱萸、肉桂粉敷涌泉穴引火归元,或取天南星、白附子粉贴敷大椎穴祛风化痰。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发挥作用,每次贴敷4小时,每日一次。此法可减少口服药物的胃肠刺激,尤其适合拒药患儿。贴敷后需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红疹,过敏者应立即停用。配合内服药物使用能增强疗效,但需避免与刺激性食物同用。

5、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以健脾平肝为原则,宜食山药粥、莲子羹、百合银耳汤等清淡滋补之品。山药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能帮助消化吸收;莲子心含莲心碱,可清心火安神。避免辛辣燥热食物如辣椒、羊肉,少食生冷瓜果以防损伤脾胃。可适量添加钩藤、天麻等药食同源药材煲汤,钩藤含钩藤碱能抑制中枢兴奋,天麻素可调节神经递质。每日少量多餐,保证营养均衡。

小儿慢惊风治疗期间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噪音刺激。家长应记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诱因,定期复诊调整方案。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饮食及二便情况,出现高热、持续抽搐等急症表现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进行舒缓运动如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配合捏脊疗法增强体质。避免过度疲劳或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气血调和。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