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宝宝食管异物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流涎、呕吐、拒食、咳嗽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食管异物多见于婴幼儿误吞硬币、玩具零件、骨头等物品,需根据异物性质及滞留位置表现不同。
1、吞咽困难
异物卡在食管上段时,宝宝会出现明显的吞咽疼痛或拒绝进食。食管黏膜受刺激可能导致局部水肿,表现为进食时哭闹、反复吐出口水或食物残渣。这种情况需立即禁食,避免强行喂食加重损伤,通过食管镜或X线检查明确异物位置。
2、流涎增多
食管中段异物常引发反射性唾液分泌增加,宝宝会出现持续流口水、无法正常咽下唾液。可能伴随胸骨后不适感,较小的异物可能暂时无剧烈疼痛,但长期滞留可能导致食管黏膜溃疡。家长需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等感染征兆。
3、呕吐反射
尖锐异物刺激食管壁时,宝宝可能出现频繁干呕或呕吐胃内容物。若异物刺破食管可能呕出带血分泌物,这种情况属于急症。呕吐时需保持宝宝前倾体位防止误吸,禁用催吐措施,及时通过内镜取出异物。
4、拒食哭闹
婴幼儿虽无法表述疼痛,但会通过拒奶、哭闹不安表现不适。食管下段异物可能表现为进食后立即呕吐、弓背蜷缩等行为异常。长期拒食可能导致脱水,需通过超声或CT评估异物是否穿透食管壁。
5、呼吸道症状
较大异物压迫气管或合并食管气管瘘时,会出现呛咳、喘息甚至窒息。这种情况需优先保障气道通畅,可能需支气管镜联合处理。异物靠近主动脉弓时存在血管穿孔风险,表现为呕血或休克需紧急手术。
发现宝宝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立即停止喂食并保持镇静,避免拍背或手指掏挖等动作。记录可疑异物类型及误吞时间,尽快前往儿科或急诊科就诊。日常需将小物件放在宝宝无法触及的地方,选择适龄玩具并定期检查完整性,进食时避免嬉笑打闹。对于反复发生食管异物的宝宝,需排查是否存在食管狭窄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