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窦性心动过缓需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运动负荷试验、血液检查等项目明确诊断。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窦性心动过缓的基础检查,可记录心脏电活动,直接显示心率低于60次/分的窦性节律,同时能发现是否存在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异常等伴随表现。若心电图显示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晕厥史,需进一步评估窦房结功能。
2、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通过24-48小时连续监测,能捕捉阵发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间歇性异常,尤其适用于症状发作与静态心电图结果不符的情况。检查可量化心率波动范围,评估夜间最低心率与活动后心率反应性。
3、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可排除结构性心脏病导致的继发性心动过缓,如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检查重点观察左心室功能、瓣膜启闭状态及心腔大小,若发现心肌肥厚或射血分数降低,需考虑心肌缺血或心肌炎等病因。
4、运动负荷试验
运动负荷试验通过阶梯式增加运动强度,评估窦房结对生理刺激的反应能力。若运动后心率不能显著提升或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提示窦房结功能不全。该检查对鉴别生理性与病理性心动过缓有重要价值。
5、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等项目,可明确甲状腺功能减退、高钾血症、心肌损伤等代谢性或中毒性因素。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是导致心动过缓的常见可逆原因,需优先排查。
确诊窦性心动过缓后,若无症状且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但需定期复查心电图。日常应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改善心脏代偿能力。若出现头晕、黑矇等症状或伴随严重心律失常,须及时心内科就诊评估起搏器植入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