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主动脉瘤放置支架一般能有效防止瘤体破裂,但可能引起内漏、支架移位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支架植入术是治疗主动脉瘤的常见方式,适用于瘤体直径超过一定标准或存在破裂风险的患者。
支架植入后最常见的影响是内漏,即血液仍可通过支架与血管壁之间的缝隙流入瘤腔。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术后早期或晚期,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定期监测。轻度内漏可能无需处理,严重内漏可能需二次手术修复。支架移位多因血管形态改变或支架固定不牢导致,可能造成分支血管堵塞或支架功能失效。血栓形成与支架材质或患者凝血功能有关,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预防。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疼痛等异物反应,通常1-2周内自行缓解。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支架感染,多与术前存在未控制的感染灶相关,需静脉使用抗生素甚至移除支架。支架覆盖重要分支血管时可能影响脏器供血,如肾动脉受累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对于马凡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患者,血管壁结构异常可能增加支架相关并发症概率。术后新发主动脉夹层虽罕见,但需紧急处理以防血管破裂。
术后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体位改变。建议每3-6个月进行CT血管造影复查,观察支架形态及瘤体变化。出现突发胸背痛、下肢无力或血压骤降时需立即就医。日常应控制血压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戒烟并保持低盐饮食,避免增加血管壁压力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