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肠胃炎最严重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肠穿孔或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病情发展通常经历轻度胃肠不适、持续性呕吐腹泻、全身衰竭三个阶段。
1、脱水严重腹泻呕吐导致体液大量流失,可能出现皮肤弹性下降、尿量减少、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可配合口服补液盐。
2、电解质紊乱钠钾氯等电解质异常可引发心律失常、肌无力。血生化监测后需针对性补充氯化钠注射液或氯化钾缓释片等药物。
3、肠穿孔特殊病原体感染或炎症剧烈时可能引发肠壁破裂,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板状腹。需紧急进行肠修补术或肠造瘘手术干预。
4、败血症细菌毒素入血会导致高热寒战、血压下降,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联合液体复苏治疗,必要时进入ICU监护。
出现持续48小时以上呕吐、血便或高热时应急诊就医,恢复期宜选择低渣饮食并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大便干硬伴随腹部胀大可能由饮水不足、膳食纤维缺乏、肠道菌群紊乱、肠梗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饮水不足每日饮水量不足会导致肠道水分被过度吸收,引发大便干结。建议每日饮用足够温水,少量多次补充。
2、膳食纤维缺乏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使肠道蠕动减缓,粪便滞留变硬。需增加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3、肠道菌群紊乱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高脂饮食可能破坏肠道微生态,表现为腹胀便秘。可遵医嘱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
4、肠梗阻可能与肠粘连、肿瘤压迫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呕吐、停止排气等症状。需通过胃肠减压、灌肠或手术解除梗阻,常用药物包括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
日常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适当增加快走等运动。若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剧烈腹痛,须及时消化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