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5岁小儿呕吐腹痛拉稀发烧什么原因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5岁小儿呕吐腹痛拉稀发烧什么原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5岁小儿呕吐、腹痛、腹泻伴发热可能由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感染、食物中毒、肠套叠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多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痛、腹泻和发热。病毒性胃肠炎通常由诺如病毒或轮状病毒导致,细菌性胃肠炎可能与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感染有关。治疗措施包括补液防止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和尿量,避免脱水加重。

2.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粪便可能带有黏液或脓血。患儿可能出现频繁呕吐和高热。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家长需严格做好患儿粪便处理和手部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3.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典型症状为呕吐、水样腹泻、发热和腹痛。疾病具有自限性,但需警惕脱水风险。治疗以补液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散、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家长应少量多次给孩子喂水或米汤,避免高糖饮食加重腹泻。

4.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多因食用被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表现为突发呕吐、腹痛、腹泻和发热。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治疗需及时补液,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胶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家长需排查孩子近期饮食,暂停可疑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5. 肠套叠

肠套叠是婴幼儿急腹症,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大便,可能伴有低热。该病需要紧急就医,通过空气灌肠或手术治疗。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阵发性哭闹、蜷缩身体、拒绝进食等症状,应立即送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伴发热的5岁儿童,家长应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记录呕吐和腹泻次数,测量体温。饮食上给予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避免油腻和生冷食物。注意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喂服口服补液盐。保持孩子休息,做好腹部保暖。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持续高热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为什么有时候大便带血

大便带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有痔疮、肛裂、肠道炎症、消化道溃疡以及结直肠癌等。痔疮是最常见的病因,通常与排便时用力过度或长期便秘有关,表现为鲜红色血液附着于大便表面或厕纸上。肛裂则由于肛门皮肤撕裂引起,伴随排便时剧烈疼痛和少量鲜血。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可能导致黏液血便和腹痛。消化道溃疡如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可能引发黑便或柏油样便。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也是大便带血,通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和体重下降。 1、痔疮:痔疮是由于肛门静脉曲张引起的,常见于长期便秘、久坐或妊娠期。治疗上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纤维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局部可使用痔疮膏如马应龙痔疮膏,每日2-3次涂抹于患处。 2、肛裂:肛裂多因硬便通过肛门时撕裂皮肤所致,常伴随排便疼痛和少量鲜血。治疗建议保持大便软化,可通过多饮水、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等。局部可使用硝酸甘油软膏,每日2次涂抹,促进裂口愈合。 3、肠道炎症: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可能导致黏液血便和腹痛。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炎药物如美沙拉嗪片,每次500mg,每日3次,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片,每日50mg。 4、消化道溃疡: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可能引发黑便或柏油样便,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治疗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胶囊,每日20mg,联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每日1g,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5、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包括大便带血、排便习惯改变和体重下降。确诊后需根据病情选择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或开腹结肠切除术,化疗药物常用氟尿嘧啶注射液,每平方米体表面积500mg,静脉滴注。 日常护理中,建议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菠菜、苹果等,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适量运动如每天步行30分钟,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定期体检,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疾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