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氧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等。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需结合医疗干预与日常护理促进康复。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鼓励其每2-3小时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痰液黏稠时可遵医嘱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或口服氨溴索口服液帮助稀释痰液。避免使用镇咳药物抑制排痰反射,必要时使用吸痰器清除气道分泌物。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可减少呼吸道黏膜干燥。
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当SpO2低于90%时需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5L/mi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采用低浓度给氧,避免二氧化碳潴留。氧疗期间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唇甲颜色变化,定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调整氧疗方案。
高热患者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ml,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血清钠、钾等指标。若出现低钾血症可遵医嘱口服氯化钾缓释片,呕吐严重者需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饮食选择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温超过38.5℃时采用物理降温或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观察有无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加重等胸腔积液征象。警惕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感染性休克早期表现,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骨突处垫软枕预防压疮。进食时抬高床头30°避免误吸,餐后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恢复期指导患者进行渐进式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出院后需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定期复查胸片评估肺部病灶吸收情况。
护理期间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患者使用的餐具、毛巾应单独消毒,分泌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恢复期饮食可逐步增加瘦肉、鸡蛋、西蓝花等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建议戒烟并远离二手烟环境,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防寒。若出现咳血、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返院救治。
虫咬皮炎主要由昆虫叮咬后释放的毒素或唾液引发皮肤过敏反应,常见病因包括蚊虫、螨虫、跳蚤等叮咬,预防措施以环境清洁和个人防护为主。
蚊虫通过口器刺入皮肤吸血时释放抗凝血物质,导致局部免疫反应。典型表现为红色丘疹伴瘙痒,严重者可出现水疱。预防需使用驱蚊液、安装纱窗,避免黄昏时段户外活动。被叮咬后可冷敷缓解症状,或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地奈德乳膏等抗炎药物。
尘螨或恙螨通过接触皮肤分泌致敏蛋白,引发丘疹性荨麻疹。好发于腰部、四肢等衣物覆盖处,可见线状排列的红色疹群。定期暴晒床品、使用防螨寝具可减少接触,症状明显时可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感染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
跳蚤叮咬常形成群集性红色斑丘疹,中央可见出血点,多分布于下肢。宠物携带是主要传播源,需定期给宠物驱虫并清洗地毯。局部瘙痒可涂抹复方樟脑乳膏,继发感染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
隐翅虫体液含强酸性毒素,接触皮肤后引起条索状红斑、脓疱,伴灼痛感。夜间关灯后关窗可防其趋光入侵,不慎接触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严重皮炎需短期口服泼尼松片,配合夫西地酸乳膏预防感染。
蜜蜂、马蜂蜇伤后注入蜂毒蛋白,导致剧烈疼痛和局部肿胀,过敏体质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野外活动应避免穿鲜艳衣物,被蜇后需立即拔除毒刺。轻症用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全身反应需紧急注射肾上腺素。
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定期消杀角落积水;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喷洒含避蚊胺的驱虫剂;出现大面积皮疹、发热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日常可补充维生素B族增强体表抵抗力,避免抓挠皮损以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