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4次阅读
肝病可能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肝病导致胃肠不适主要有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药物副作用、胆汁淤积、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
1、肝功能减退
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功能减退会影响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代谢,导致消化不良。患者可能出现腹胀、食欲下降等症状。日常需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饮食。
2、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患者常出现门静脉高压,导致胃肠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胃肠黏膜充血水肿。这种情况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门静脉高压需通过降低门脉压力药物治疗。
3、药物副作用
肝病患者服用的部分药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如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片、保肝药物复方甘草酸苷片等。用药期间出现胃肠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4、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性肝病会影响胆汁排泄,导致脂肪消化吸收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脂肪泻、腹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等利胆药物改善症状。
5、肠道菌群失调
肝病患者常伴有肠道菌群紊乱,有害菌过度繁殖可能加重肝脏负担。这种情况可表现为腹胀、腹泻等。适当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
肝病患者出现胃肠不适时,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等,限制钠盐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