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无保护性行为单次暴露感染艾滋病的概率约为0.1%-1%,实际风险与暴露方式、病毒载量、黏膜完整性等因素相关。
1、暴露方式差异肛交接受方风险最高约1.38%,阴道交接受方约0.08%,插入方风险降低约10倍,口腔黏膜暴露风险可忽略不计。
2、病毒载量影响感染者病毒载量超过5万拷贝/ml时传染性显著增强,抗病毒治疗使病毒载量低于200拷贝/ml时基本无传染性。
3、黏膜屏障状态生殖器溃疡、宫颈糜烂等黏膜损伤可使感染风险增加5-10倍,月经期女性暴露风险提高约3倍。
4、暴露后处理72小时内启动PEP阻断治疗可降低80%以上感染风险,需连续服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等药物28天。
发生高危暴露后应立即进行专业风险评估,2小时内启动阻断治疗最佳,6周后需进行HIV抗体检测确认。
艾滋病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逐渐丧失抵抗感染和疾病的能力。
1、免疫系统艾滋病病毒通过攻击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受损,使人体无法有效抵抗病原体。
2、血液系统艾滋病病毒可在血液中复制并传播,导致血液中病毒载量升高,进一步破坏免疫细胞和其他血细胞。
3、神经系统艾滋病病毒可穿过血脑屏障,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病变等神经系统损害。
4、消化系统艾滋病病毒可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慢性腹泻、吸收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并增加机会性感染风险。
艾滋病患者应定期监测免疫功能和病毒载量,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注意营养均衡和适度运动以维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