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产后女性确实更容易发生乳腺炎,主要与乳汁淤积、细菌感染、哺乳方式不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1. 乳汁淤积
产后乳汁分泌旺盛,若未及时排空乳房,乳汁在乳腺导管内淤积可能导致乳腺炎。淤积的乳汁为细菌繁殖提供环境,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哺乳期女性应定时哺乳或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房,避免长时间胀奶。出现局部硬块时可轻柔按摩促进乳汁排出,必要时寻求专业通乳师帮助。
2. 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通过乳头破损处侵入乳腺组织是常见感染途径。哺乳前后未清洁乳头、婴儿口腔细菌逆行感染均可导致乳腺炎。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伴发热。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保持乳头清洁干燥。
3. 哺乳方式不当
婴儿衔乳姿势不正确可能导致乳头损伤,增加感染风险。哺乳时应确保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避免单侧哺乳时间过长。哺乳后可用羊脂膏涂抹乳头预防皲裂。已发生乳头疼痛时可暂时使用乳头保护罩,并调整哺乳姿势。
4. 乳头皲裂
乳头皮肤破损形成皲裂后更易被细菌侵入。初期表现为乳头表面小裂口伴刺痛,严重时可渗血结痂。哺乳后可用温水清洁并涂抹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皲裂严重时可暂停患侧哺乳,用吸奶器维持泌乳。
5. 免疫力下降
产后身体虚弱、睡眠不足等因素可能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概率。表现为反复发生的乳腺炎症。需保证充足休息,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
产后乳腺炎预防需注意哺乳卫生与姿势,穿戴宽松哺乳内衣避免压迫。每日用温水清洁乳房1-2次,发现乳汁淤积时及时处理。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鱼汤、瘦肉粥等,避免高脂肪食物加重乳腺堵塞。出现持续发热、乳房脓肿等情况应立即就医,避免发展为化脓性乳腺炎。哺乳期用药须严格遵医嘱,禁用可能影响婴儿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