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能由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肠道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胃肠减压、灌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肠粘连:腹腔手术后或炎症导致肠道粘连,可能引发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治疗需禁食并胃肠减压,严重时需手术松解粘连。
2、肠扭转:肠道异常旋转导致肠管扭曲,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或剧烈运动有关,常见症状为突发剧烈腹痛。可通过灌肠复位或急诊手术解除扭转。
3、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因肠道蠕动异常导致肠管嵌套,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便。空气灌肠可复位,失败时需手术处理。
4、肠道肿瘤:肿瘤生长阻塞肠腔或引发肠套叠,可能伴随体重下降、便血。需手术切除肿瘤,恶性者配合放化疗。
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时应立即禁食,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治疗期间保持清淡流质饮食,避免粗纤维食物加重梗阻。
肠梗阻术后护理方法主要有保持胃肠减压通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胃肠减压术后需维持胃肠减压装置通畅,定期检查引流液性状和量,防止胃内容物潴留导致吻合口压力增高。
2、早期活动术后24小时可在床上翻身活动,48小时后协助下床站立,通过重力作用刺激肠道蠕动恢复。
3、饮食调整从禁食过渡到流质饮食,逐步改为半流质,最后恢复普食,避免过早进食导致肠管负担加重。
4、病情观察监测体温、腹痛、腹胀情况及引流液性质,警惕吻合口瘘、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术后需循序渐进恢复饮食,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