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血管病有哪些表现

|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出血性脑血管病有哪些表现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及语言障碍等症状。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与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等因素有关,通常起病急骤,需立即就医。

1、头痛

突发剧烈头痛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典型表现,疼痛部位多位于后枕部或全头部,呈炸裂样或刀割样,常伴随颈部僵硬感。脑出血患者头痛多由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则因血液刺激脑膜引发脑膜刺激征。头痛程度与出血量相关,严重时可导致短暂意识丧失。

2、呕吐

约半数患者出现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急剧升高直接相关。呕吐多发生在头痛之后,呈非进食相关性,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胆汁。部分患者呕吐后头痛可暂时缓解,但随后症状会再次加重,提示病情持续进展。

3、意识障碍

从嗜睡到昏迷均可出现,与出血部位和量密切相关。基底节区出血易导致快速意识障碍,脑干出血可突发深昏迷。意识状态变化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出现进行性意识恶化往往提示脑疝形成,需紧急降颅压处理。

4、肢体瘫痪

常见单侧肢体偏瘫,多因内囊区出血破坏皮质脊髓束所致。瘫痪特点为突发进展性,上肢瘫痪程度通常重于下肢,可伴随同侧面瘫。部分患者早期表现为肢体无力,随血肿扩大发展为完全瘫痪,瘫痪侧肢体肌张力初期降低后期增高。

5、语言障碍

优势半球出血易导致运动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运动性失语表现为能理解语言但表达困难,发音含糊;感觉性失语则表现为语言流利但内容混乱,理解力丧失。部分患者可出现混合性失语,同时存在表达和理解障碍,常伴随读写能力丧失。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急性期应禁食禁水,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代谢需求。恢复期需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治疗,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定期进行脑血管影像学复查。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食物,适当补充富含钾镁的蔬菜水果,避免吸烟饮酒等诱发因素。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能跑步吗

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患者能否跑步需根据具体病情决定。若心率不低于50次/分且无头晕、晕厥等症状,通常可进行低强度跑步;若心率低于40次/分或伴随严重心律失常,则不建议跑步。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肌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

对于无症状且心率在50-60次/分的患者,适量跑步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建议选择慢跑或快走,强度以不引起胸闷、气促为限。运动时需监测心率,避免超过最大安全心率(通常为220减去年龄的50%-70%)。跑步前后应充分热身和放松,避免骤然增加心脏负荷。若运动中出现心慌、黑矇等不适,需立即停止并就医评估。

若患者存在严重心动过缓(心率低于40次/分)、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伴随室性心律失常,跑步可能诱发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此类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尤其禁忌竞技性跑步或高强度间歇训练。部分患者需植入心脏起搏器后,经医生评估方可恢复运动。此外,继发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的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需优先治疗原发病。

建议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者在运动前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由心内科医生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日常可记录静息心率与运动后心率变化,避免在寒冷、空腹或疲劳状态下跑步。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同步控制相关指标。出现新发胸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终止运动计划并复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