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心胸外科

发低烧不退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发低烧不退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发低烧不退可能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内分泌疾病或药物反应等原因有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免疫调节、肿瘤筛查、激素替代或调整用药等方式干预。发低烧指体温持续在37.3-38℃超过72小时,需结合伴随症状综合判断病因。

1、感染性疾病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低烧常见原因,如结核病、慢性鼻窦炎、尿路感染等。结核病可能伴随盗汗、消瘦,需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联合治疗。慢性鼻窦炎多伴头痛鼻塞,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配合鼻腔冲洗。

2、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能引起长期低烧,常伴关节肿痛、皮疹。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免疫抑制剂可控制病情,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低烧期间应避免日晒,保持关节保暖。

3、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肿瘤常以低烧为首发症状,可能伴淋巴结肿大、贫血。确诊需骨髓穿刺或病理活检,治疗包括环磷酰胺注射液、长春新碱注射液等化疗药物。肿瘤热通常对抗生素无反应。

4、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因代谢亢进可出现持续性低烧,伴心悸、多汗。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避免摄入含碘食物有助于控制病情。

5、药物反应

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在用药后7-10天出现。停用可疑药物后体温可恢复正常,必要时可用氯雷他定片缓解过敏反应。用药期间记录体温变化有助于鉴别诊断。

持续低烧期间应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规律与伴随症状。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选择清淡易消化饮食如粥类、蒸蛋等。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若低烧超过1周或出现体重下降、夜间盗汗等症状,需及时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片等检查明确病因前不建议自行服用退热药,以免掩盖病情。体温升高至38.5℃以上或出现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马尾损伤到底能否恢复

马尾损伤能否恢复需根据损伤程度决定,轻度损伤通常可以恢复,严重损伤可能遗留功能障碍。马尾损伤可能与外伤、椎间盘突出、肿瘤压迫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评估。

马尾损伤的恢复情况与神经受压时间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早期发现且压迫较轻时,通过手术解除压迫并配合康复治疗,神经功能可能逐步恢复。手术时机是关键,建议在出现马尾综合征症状后48小时内干预。术后需进行营养神经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同时结合电刺激、针灸等物理疗法促进神经修复。患者需坚持康复训练,包括下肢肌力练习、膀胱功能重建等,多数可恢复基本生活能力。

若马尾神经已发生不可逆损伤,如严重挤压伤或延误治疗超过72小时,恢复概率显著降低。患者可能出现永久性大小便失禁、下肢运动障碍等问题。此时治疗重点转为功能代偿,需长期使用导尿管、助行器,并通过盆底肌训练改善排尿功能。部分患者需进行肌腱转移手术重建部分运动功能,但神经源性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往往难以完全逆转。

马尾损伤患者应避免久坐和腰部负重,睡眠时选择硬板床减轻脊柱压力。饮食需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有助于神经修复。定期复查肌电图评估神经传导功能,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家属需协助患者适应可能存在的功能障碍,必要时寻求专业康复机构支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