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什么情况下做肝功能检查

|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情况下做肝功能检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涛
李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肝功能检查通常在出现黄疸、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时进行,也可用于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的筛查或随访。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检测。

1、症状提示

当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持续疲劳、厌食油腻、右上腹隐痛等典型肝病症状时,医生会建议进行肝功能检查。这些症状可能与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有关,通过检测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可评估肝脏受损程度。若伴随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更需警惕胆红素代谢异常。

2、疾病监测

慢性肝病患者如乙肝病毒携带者、酒精性肝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每3-6个月检测一次转氨酶和胆红素,可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肝硬化患者还要关注白蛋白、凝血功能等合成指标,这些指标恶化可能提示肝功能失代偿。

3、用药评估

长期服用抗结核药、抗癫痫药、他汀类降脂药等具有肝毒性药物时,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这些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化疗患者更需每周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药物导致的肝细胞坏死。

4、术前筛查

重大手术前常规进行肝功能检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严重肝功能异常患者手术风险显著增加,可能出现凝血障碍、药物代谢异常等并发症。肝胆系统手术还需额外检测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胆管酶指标。

5、健康体检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体检时包含肝功能检查。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患者是脂肪肝高危人群,更应加强筛查。肝功能异常但无症状者,需进一步做肝炎病毒标志物、肝脏影像学等检查明确病因。

日常应注意避免酗酒、规范用药以保护肝脏功能。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完善病毒学、影像学等进一步检查。慢性肝病患者要建立规律随访计划,监测病情变化。饮食上应控制脂肪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进食霉变食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伤口多深才会乙肝感染

乙肝病毒通过伤口感染的风险与伤口深度、暴露程度有关,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接触、黏膜暴露、皮肤破损深度超过表皮层、存在活动性出血等情况。乙肝病毒无法穿透完整皮肤,但可通过深层伤口或黏膜直接接触感染。

1、表皮擦伤:

仅损伤角质层的浅表擦伤,病毒侵入概率极低,无须特殊处理,建议用生理盐水清洁后保持干燥。

2、真皮层破损:

伤及真皮层但未暴露血管的切割伤,存在较低感染风险,需立即挤出污血并用碘伏消毒,必要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

3、深层贯穿伤:

深度超过皮下组织或伴有活动性出血的伤口,病毒侵入风险显著增加,需紧急处理伤口并检测乙肝抗体水平,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4、黏膜暴露:

眼结膜、口腔等黏膜接触乙肝病毒阳性血液时,即使无可见伤口也需按高危暴露处理,必须进行暴露后预防。

建议存在乙肝病毒暴露风险者及时就医评估,完成疫苗接种程序,日常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