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8次阅读
慢性血吸虫肝病的严重程度与感染时间、肝脏损伤程度有关,早期干预通常可控制病情,但未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
慢性血吸虫肝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轻度肝区不适、乏力或无症状,此时肝脏功能代偿良好,通过规范的抗血吸虫药物治疗如吡喹酮片、青蒿琥酯片等可有效杀灭病原体,配合护肝药物如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帮助修复肝细胞损伤。此阶段若及时治疗并定期复查超声和肝功能,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若长期未规范治疗,血吸虫卵持续沉积于肝内门静脉分支,可能引发门静脉周围纤维化,逐渐发展为门脉高压症,出现脾肿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表现。此时需联合介入治疗如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或内镜下套扎术,肝硬化晚期甚至需考虑肝移植。部分患者可能合并肝癌,需通过甲胎蛋白检测和影像学筛查监测。
慢性血吸虫肝病患者应严格避免饮酒及肝毒性药物,饮食选择高蛋白、低脂易消化食物如鱼肉、蛋清等,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疫区居民需做好水源管理和个人防护,接触疫水后及时筛查,确诊后每3-6个月复查肝脏弹性检测和胃镜检查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