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小儿鼓膜穿孔可通过观察随访、预防感染、药物治疗、鼓膜修复手术等方式处理,通常由外伤、中耳炎、气压伤、异物损伤等原因引起。
1、观察随访外伤导致的微小穿孔多可自愈,家长需避免孩子用力擤鼻或耳道进水,定期复查耳内镜评估愈合情况。
2、预防感染保持耳道干燥清洁,洗澡时使用防水耳塞。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预防继发感染。
3、药物治疗中耳炎引起的穿孔需控制炎症,家长需按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口服抗生素,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改善咽鼓管功能。
4、鼓膜修复手术大于3个月未愈的大面积穿孔需行鼓室成形术,手术方式主要有颞肌筋膜修补术、软骨移植术,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3个月。
日常避免孩子接触尖锐物品,感冒时及时治疗鼻塞症状,游泳时佩戴专业耳塞,发现耳道流脓或听力下降需立即就医。
连续几天流鼻血可能与空气干燥、外力损伤、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压迫、鼻腔保湿、降压治疗、血液检查等方式干预。
1、空气干燥秋冬季节或空调环境下空气湿度低,导致鼻黏膜干裂出血。建议使用加湿器保持环境湿度,鼻腔涂抹凡士林或生理盐水喷雾保湿。
2、外力损伤挖鼻、擤鼻过猛或外伤造成鼻腔血管破裂。需避免触碰鼻部,出血时用拇指食指捏紧鼻翼压迫10分钟,配合冷敷前额。
3、高血压血压升高使鼻腔毛细血管压力增大破裂,常伴头晕头痛。需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降压药物。
4、血液疾病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反复鼻衄,伴随瘀斑、牙龈出血。需完善血常规检查,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维生素K等药物。
日常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持大便通畅,若出血量大或持续20分钟未止需急诊处理。反复发作建议耳鼻喉科就诊排除鼻腔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