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脑膜刺激征检查方法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脑膜刺激征检查方法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廖张元
廖张元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主任医师

脑膜刺激征检查方法主要有颈强直试验、克氏征检查、布氏征检查、抬腿试验四种。

1、颈强直试验:

患者仰卧,检查者用手托住患者枕部使其被动屈颈,若下颌不能贴近胸骨且出现抵抗感为阳性,提示脑膜受刺激。

2、克氏征检查:

患者仰卧,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呈直角,检查者伸直其膝关节,若出现疼痛或阻力为阳性,反映神经根受牵拉。

3、布氏征检查:

患者仰卧,被动向前屈颈时出现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反射性屈曲为阳性,常见于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4、抬腿试验:

患者仰卧,检查者抬高其伸直的下肢,若在30度内即出现坐骨神经痛为阳性,可能与脑膜炎症刺激有关。

出现阳性体征需及时就医完善脑脊液检查,检查前避免自行服用镇痛药物以免掩盖症状。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脑梗塞发病后第几天最危险

脑梗塞发病后3天内最危险,危险程度随脑水肿高峰期、再灌注损伤风险、并发症概率等因素变化。

1. 24小时内:

发病初期血管再通时间窗窄,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需紧急评估静脉溶栓或取栓治疗指征,常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尿激酶、依达拉奉。

2. 48-72小时:

脑水肿高峰期,可能引发脑疝。需监测颅内压,控制血压波动,可使用甘露醇、呋塞米、人血白蛋白等减轻水肿。

3. 3-7天:

感染性并发症高发期,常见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需加强翻身拍背护理,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莫西沙星。

4. 7天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上升。建议尽早开始康复训练,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

发病后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血糖,逐步开展吞咽功能评估和肢体康复训练,降低致残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