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乙肝病人做肝穿刺活检主要用于评估肝脏炎症程度、纤维化分期、指导治疗决策及排除其他肝病,具体适应症包括肝酶持续异常、病毒载量高但肝功正常、疑似肝硬化或肝癌等。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肝细胞坏死和炎症程度,区分轻度肝炎与中重度活动性病变,帮助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准确判断肝纤维化分期,识别早期肝硬化,为是否启动抗纤维化治疗提供依据,避免仅凭影像学检查漏诊。
对符合抗病毒指征但犹豫治疗的患者,活检结果可明确肝脏实际损伤,促使及时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一线药物。
排除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合并症,尤其适用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病毒复制低下者的病因排查。
肝穿刺后需卧床观察6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出现腹痛或出血应及时就医,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并禁酒。
乙肝二对半是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的常用组合,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五项指标。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提示存在乙肝病毒感染,是诊断乙肝的重要依据,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感染状态。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示具有免疫力,可能通过疫苗接种或既往感染获得,该抗体可中和病毒防止感染。
乙肝e抗原阳性反映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常见于急性乙肝或慢性乙肝活动期,需密切监测肝功能。
乙肝e抗体阳性通常预示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降低,但少数情况下可能与病毒变异有关,仍需定期复查。
乙肝核心抗体可区分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IgM型提示急性感染,IgG型多表示既往感染或慢性感染。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乙肝二对半检测,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方式,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