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粪便里有寄生虫卵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问题描述:
粪便里有寄生虫卵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郭朝阳
郭朝阳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粪便中出现寄生虫卵可能由蛔虫病、钩虫病、绦虫病、血吸虫病等肠道寄生虫感染引起,通常与饮食卫生习惯差、接触污染源、免疫力低下或疫区接触史有关。

1. 饮食卫生差

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或饮用生水可能摄入虫卵。建议彻底清洗食材、煮沸饮用水,可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左旋咪唑片等驱虫药。

2. 接触污染源

接触被虫卵污染的土壤或宠物粪便后未洗手。需加强手部清洁消毒,感染者需隔离个人用品,必要时联合使用吡喹酮片、伊维菌素胶囊等药物。

3. 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或HIV感染者更易发生寄生虫定植。需控制基础疾病,驱虫治疗可选用双羟萘酸噻嘧啶颗粒、三苯双脒肠溶片等,并监测肝肾功能。

4. 疫区接触史

血吸虫疫区接触疫水或绦虫流行区食用未熟肉类可能导致感染。疫区归来者应筛查粪便,血吸虫病需用吡喹酮片,绦虫病可用氯硝柳胺片治疗。

日常注意食物充分加热、避免赤足行走,出现腹痛腹泻或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虫卵,治疗期间严格处理排泄物防止重复感染。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子为什么会感染支原体

小孩子感染支原体可能由免疫力低下、接触感染者、环境卫生差、学校集体生活、季节变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增强免疫力、注意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免疫力低下: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支原体感染。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等,同时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2、接触感染者: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儿童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容易接触到感染者。家长应教育孩子勤洗手,避免与咳嗽、打喷嚏的儿童密切接触,必要时佩戴口罩。 3、环境卫生差:支原体可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若室内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会增加感染风险。家庭和学校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玩具、桌椅等物品,减少病菌滋生。 4、学校集体生活:儿童在集体生活中密切接触,容易造成支原体传播。学校应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教室、宿舍等场所,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共用毛巾等。 5、季节变化: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儿童呼吸道黏膜易受刺激,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支原体。家长应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同时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支原体感染后,儿童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每日10mg/kg,连续服用3天、红霉素片每日30-50mg/kg,分3-4次服用或克拉霉素颗粒每日15mg/kg,分2次服用。治疗期间,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变化,遵医嘱用药,同时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水,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