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肺间质疾病如何用药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肺间质疾病如何用药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肺间质疾病可通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纤维化药物等方式治疗,通常与自身免疫异常、感染、环境暴露等因素有关。
1、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是常用药物,初始剂量为每日0.5-1mg/kg,根据病情逐渐减量。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肺泡炎和纤维化。长期使用需注意骨质疏松、感染等副作用。
2、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是常用免疫抑制剂,剂量分别为每日1-2mg/kg和50-150mg。这类药物可抑制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减少肺组织损伤。使用时需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3、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是新型抗纤维化药物,剂量分别为每日801mg和150mg。它们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沉积,延缓肺纤维化进展。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
4、抗生素治疗:对于感染相关的肺间质疾病,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如细菌感染可使用头孢类或喹诺酮类,病毒感染可使用奥司他韦或更昔洛韦。
5、氧疗支持:对于低氧血症患者,需进行长期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可选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必要时使用无创通气。
肺间质疾病患者应注意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避免接触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定期复查肺功能和胸部影像学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大叶性肺炎的出院标准

大叶性肺炎的出院标准主要包括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缓解、影像学检查显示炎症吸收、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以及无并发症出现。 1、体温正常:患者体温需连续三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36.5℃-37.2℃。这是判断感染是否得到控制的重要指标,体温稳定表明炎症反应已明显减轻,感染源得到有效控制。 2、症状缓解:咳嗽、咳痰、胸痛等呼吸道症状需明显减轻或消失。患者呼吸困难改善,肺部听诊无湿啰音,表明肺部功能逐渐恢复,炎症对肺组织的损伤正在修复。 3、影像学改善:胸部X线或CT检查显示肺部炎症阴影明显吸收。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肺部炎症吸收程度的重要依据,阴影吸收表明肺部组织修复进展良好。 4、血常规正常: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需恢复至正常范围。血常规指标正常提示体内炎症反应已得到有效控制,免疫功能逐渐恢复。 5、无并发症:患者需无胸腔积液、脓胸、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出现。并发症的排除是确保患者病情稳定、能够安全出院的重要条件,需通过临床观察和相关检查进行确认。 大叶性肺炎患者在出院后需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身体恢复。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有助于增强肺功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受凉、劳累,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