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小孩眼睛流眼水可能由遗传因素、异物刺激、结膜炎、泪道阻塞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洁护理、抗感染治疗、泪道探通等方式缓解。
1、遗传因素:部分婴幼儿因先天性泪道发育异常导致流泪,家长需每日用无菌棉签蘸温水清洁眼周,若持续不缓解需就医行泪囊按摩或探通术。
2、异物刺激:风沙、飞虫等异物进入眼睛会刺激泪液分泌,家长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避免揉眼加重损伤,必要时使用人工泪液冲洗。
3、结膜炎:可能与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或色甘酸钠滴眼液。
4、泪道阻塞:可能与先天性鼻泪管闭锁、炎症粘连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流泪、眼睑湿疹等症状。需通过泪道冲洗确诊,严重者需行泪道探通术。
保持儿童手部清洁,避免强光直射眼睛,发现异常流泪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红肿疼痛应及时就诊眼科。
新生儿受凉吐奶可通过保暖调节、喂养方式调整、腹部按摩、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吐奶通常由受凉刺激、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
1、保暖调节受凉导致胃肠蠕动异常时,需及时增加衣物或调节室温至26℃左右,避免直接吹风。家长可用手掌温热婴儿腹部,帮助缓解肠痉挛。
2、喂养方式调整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每次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家长需注意奶瓶角度避免吸入空气,母乳喂养时应确保正确含接姿势。
3、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婴儿脐周促进肠蠕动,每日2-3次,每次5分钟。家长操作前需搓热双手,力度以皮肤微微泛红为宜。
4、药物治疗持续吐奶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蒙脱石散、西甲硅油等药物。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吐奶可能需使用促胃肠动力药。
保持喂养后30分钟内不更换体位,选择防胀气奶瓶,哺乳期母亲避免进食生冷食物。若吐奶伴随发热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