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5次阅读
卵巢癌可能由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环境暴露及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BRCA1/2基因突变显著增加患病风险,建议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治疗需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药物可选奥拉帕尼、尼拉帕尼等PARP抑制剂。
2、激素水平异常:长期无排卵或雌激素过度刺激可能诱发癌变,表现为月经紊乱或异常出血。可通过口服避孕药调节激素,药物包括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
3、环境暴露:石棉接触或电离辐射等环境致癌物可损伤卵巢细胞,常伴随盆腔疼痛。需避免职业暴露,治疗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的化疗方案。
4、慢性炎症:反复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局部微环境改变,可能进展为卵巢癌。需控制炎症发展,药物选用阿那曲唑、来曲唑等芳香化酶抑制剂。
保持规律体检,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妇科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检测,高危人群可考虑预防性卵巢切除术。
卵巢功能下降的表现主要有月经紊乱、潮热盗汗、情绪波动、阴道干涩等症状,按严重程度从早期到晚期排列。
1、月经紊乱: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经量减少或增多,可能伴随不规则出血。卵巢功能下降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影响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
2、潮热盗汗:突发性面部潮红、出汗,夜间症状加重。血管舒缩功能失调与雌激素水平骤降有关,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3、情绪波动:易怒、焦虑或抑郁情绪频发。激素水平变化直接影响神经递质平衡,部分患者伴有记忆力减退。
4、阴道干涩:性生活疼痛或排尿不适。雌激素缺乏导致阴道黏膜变薄、分泌物减少,可能反复发生泌尿生殖道感染。
日常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E,避免过度节食,建议定期检测抗缪勒管激素评估卵巢储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