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湿疹抓挠后出水通常与皮肤屏障受损、炎症反应加剧有关。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红斑、丘疹等,抓挠可能导致表皮破损、组织液渗出。
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存在缺陷,角质层结构不完整,表皮细胞间脂质减少,导致皮肤水分丢失增加。抓挠行为会进一步破坏角质层,使表皮细胞间连接松散,真皮层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成分渗出到表皮形成水疱或渗液。同时机械刺激会激活皮肤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等神经肽类物质,加重局部炎症反应,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导致血管扩张和液体渗出增多。
部分严重湿疹患者可能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细菌产生的毒素会刺激皮肤产生更多渗出物。某些特殊类型湿疹如钱币状湿疹、渗出性湿疹等本身就有明显渗液倾向,抓挠会显著加重这一表现。长期反复抓挠还可能导致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等继发改变。
湿疹患者应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选择无刺激的保湿剂如凡士林、尿素软膏等。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热水烫洗和使用碱性清洁产品。若出现明显渗液可短期使用硼酸溶液湿敷,合并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建议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药物控制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