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5次阅读
肾上腺危象和垂体危象均属于内分泌急症,但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重点存在显著差异。肾上腺危象主要由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性缺乏引发,常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遭遇感染、创伤等应激事件;垂体危象则因垂体功能急性衰竭导致多种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不足,多与垂体瘤、产后大出血(席汉综合征)相关。两者均可表现为低血压、低血糖、意识障碍,但垂体危象可能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如低体温、黏液性水肿),而肾上腺危象更易出现皮肤色素沉着、高钾血症。
1、病因差异
肾上腺危象的病因集中于肾上腺本身功能障碍,如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结核感染、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突然停药。垂体危象的病因则涉及下丘脑-垂体轴损伤,包括垂体肿瘤、手术或放疗后、产后大出血引起的垂体缺血坏死。遗传性因素如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也可能诱发肾上腺危象,但垂体危象极少由遗传因素直接导致。
2、激素缺乏类型
肾上腺危象以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缺乏为主,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应激能力崩溃。垂体危象因垂体前叶多激素分泌不足,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外,常伴随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缺乏,引发更复杂的代谢异常,如严重低体温、性腺功能减退。
3、临床表现特点
肾上腺危象患者因醛固酮缺乏易出现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和脱水,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是慢性期的特征。垂体危象因甲状腺激素缺乏可能表现为淡漠、便秘、毛发脱落,且低血糖症状更突出。两者均可有循环衰竭,但垂体危象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低血压对血管活性药物反应较差。
4、诊断依据
肾上腺危象确诊需检测血浆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皮质醇低下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是典型表现。垂体危象需评估垂体前叶多项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游离T4、促性腺激素),影像学检查如垂体MRI可明确垂体结构异常。快速ACTH刺激试验有助于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
5、治疗重点
肾上腺危象需立即静脉补充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及生理盐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垂体危象需根据激素缺乏类型联合治疗,如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后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避免单独使用甲状腺激素加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两者均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但垂体危象可能需多激素联合调控。
患者出现疑似肾上腺或垂体危象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急救处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避免自行用药。长期管理需定期复查激素水平,调整替代治疗剂量。日常需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预防感染、创伤等诱因,应激情况下需按医嘱增加激素剂量。饮食需保证充足热量和电解质平衡,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