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神科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曲中玉
曲中玉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通常基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其核心包括持续至少两周的抑郁心境或兴趣丧失,同时伴随睡眠障碍、食欲变化、注意力难以集中、疲劳感、自责倾向等症状。若出现症状干扰到个人的社交、工作或日常生活功能,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1、主要症状标准
抑郁发作的诊断需要满足两个核心症状之一,并至少持续两周:
情绪低落: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感到悲伤、空虚或绝望,主观感受到抑郁心境,或他人观察到此类情绪变化。
兴趣或愉悦感降低: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或乐趣,包括以往喜欢的活动,明显表现为“提不起劲”。
2、附加症状标准
在核心症状的基础上,需同时伴随至少五个以下症状,才可满足诊断:
睡眠问题:失眠或嗜睡现象,例如入睡困难、多次觉醒或早醒,抑或白天过度嗜睡。
体重或食欲变化:短期内食欲显著降低或增加,导致体重波动超过体重的5%。
行动变化:表现出躁动或迟滞,可能外现为动作缓慢、语言减少或急躁不安等。
疲劳或精力减少:几乎每天都感到疲惫,哪怕没有进行繁重活动。
自卑或无价值感:强烈的自责倾向,经常感到内疚,甚至无缘无故认为自己是“错误的源头”。
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对话、决策或管理日常工作,明显表现为记忆力下降与整理能力减弱。
反复想到死亡:包括消极思想增强、自杀意念,甚至可能伴随明确的计划或行动。
3、病程与功能障碍
上述症状需造成显著的社会、职业或生活功能受损,例如与亲人的疏远、工作效率严重下降,甚至无法维持正常生活节奏。
4、排除其他潜在原因
需排除药物、物质滥用或其他医学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类似症状,明确未因丧亲或重大事件引起的短期情绪反应。
若您或身边的人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应尽快向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求助。抑郁症是可控可治的,通过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认知行为治疗CBT或两者联合方式,可以显著改善症状。早发现、早干预尤为关键,切勿忽视身体与心理的求救信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孩子抑郁了父母最明智做法是什么

孩子抑郁可通过心理疏导、家庭支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专业治疗等方式缓解。抑郁通常由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社交困扰、生理变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心理疏导:父母应与孩子保持沟通,倾听其内心感受,避免批评或指责。通过表达理解和支持,帮助孩子释放情绪。可以引导孩子尝试写日记或绘画,作为情绪宣泄的途径。 2、家庭支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冲突。父母应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避免过度施压。多陪伴孩子,参与其感兴趣的活动,增强亲子互动。 3、规律作息: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每天固定时间起床和入睡。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4、适度运动: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或骑自行车。运动有助于分泌多巴胺,改善情绪。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 5、专业治疗: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医生可能建议认知行为治疗或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舍曲林50mg/天、氟西汀20mg/天、帕罗西汀20mg/天等。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等。同时,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与同龄人建立友谊。若发现孩子有自伤或自杀倾向,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帮助。通过综合干预,大多数抑郁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