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ABO溶血症是因母婴ABO血型不合引发的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黄疸、贫血等症状。
1、病因机制
ABO溶血症由母婴血型抗原抗体反应导致。当母亲为O型血,胎儿为A型或B型血时,母体产生的抗A或抗B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引发溶血。该病多发生于第二胎及以后妊娠,因首次妊娠时母体可能已被致敏。
2、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是典型表现,可伴随苍白、肝脾肿大。重度溶血可能导致嗜睡、拒奶等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增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3、诊断方法
除临床表现外,需进行母婴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效价测定。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动态监测至关重要,必要时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评估胆红素脑病风险。血常规、溶血三项等实验室检查可辅助确诊。
4、治疗措施
光疗是首选治疗方法,通过蓝光照射促进胆红素分解。严重病例需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或血浆置换。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可阻断抗体介导的溶血过程。当胆红素超过换血阈值时需进行换血疗法。
5、预防护理
对高危孕妇需加强产前抗体效价监测。产后密切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程度及进展速度,保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避免使用磺胺类等可能加重溶血的药物,注意保暖及预防感染。
ABO溶血症患儿应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及胆红素水平直至稳定。母乳喂养无需中断,但需观察有无喂养后黄疸加重现象。出院后需随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干预可能的胆红素脑病后遗症。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按计划完成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