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小儿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中医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中医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在中医理论中多属痰核、瘰疬范畴,常与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或脾虚痰凝等因素相关。中医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外敷及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常用方剂有消瘰丸、夏枯草膏等,外治可选用金黄散局部贴敷。需结合具体证型辨证施治,若淋巴结持续肿大或伴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湿热蕴结证

湿热下注可导致腹股沟淋巴结肿痛,患儿多见局部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腻。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四妙丸加减,含苍术、黄柏等成分。外治可用芒硝溶液湿敷消肿。日常需避免辛辣油腻饮食,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2、气滞血瘀证

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结,表现为淋巴结硬实、触痛明显。血府逐瘀汤加减可活血化瘀,含桃仁、红花等药材。配合局部艾灸或隔姜灸可促进气血流通。家长需观察患儿活动情况,避免久坐久站加重瘀滞。

3、脾虚痰凝证

脾胃虚弱致痰湿内生,常见淋巴结肿大但无明显红肿,伴食欲不振。二陈汤合消瘰丸能健脾化痰散结,含茯苓、半夏等成分。可配合捏脊疗法调理脾胃。建议家长给予山药、茯苓等药膳辅助调理。

4、外感风热证

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淋巴结肿大伴咽红发热。银翘散加减可疏风清热,含连翘、金银花等药物。推拿可选清天河水、退六腑等手法。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及时补充水分。

5、肝郁化火证

情志不畅致肝火内扰,表现为淋巴结肿痛、烦躁易怒。丹栀逍遥散能疏肝泻火,含牡丹皮、栀子等成分。耳尖放血疗法可辅助泄热。家长应保持患儿情绪稳定,避免剧烈哭闹。

中医治疗期间家长需每日记录淋巴结大小变化,避免挤压肿块。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若淋巴结直径超过2厘米、质地坚硬或持续增大超过2周,须及时进行超声检查排除其他病变。治疗期间应遵医嘱定期复诊,不可自行调整药量或中断疗程。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女性手指腱鞘炎治疗方法

女性手指腱鞘炎可通过休息制动、热敷理疗、药物治疗、封闭注射、手术松解等方式治疗。腱鞘炎通常与慢性劳损、外伤感染、风湿免疫疾病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弹响指等症状。

1、休息制动

减少手指频繁屈伸活动是基础治疗措施。急性期建议使用支具固定患指2-3周,避免编织、打字等重复性动作。夜间可用铝制夹板保持手指伸直位,防止晨起僵硬。同时配合握力球训练增强肌腱滑动能力。

2、热敷理疗

每日用40℃温水浸泡患指15-20分钟,或采用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可软化粘连组织,每周3次连续2周能缓解炎症。中医推拿采用捻揉法松解腱鞘,需由专业康复师操作。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消炎,或外敷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严重肿胀时联合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中药可选择活血止痛胶囊口服配合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外用,但需警惕皮肤过敏反应。

4、封闭注射

对顽固性疼痛可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混合鞘内注射,每月不超过1次。注射后需保持手指清洁干燥,观察是否出现皮下萎缩或色素脱失。糖尿病患者应谨慎使用激素类药物。

5、手术松解

经保守治疗无效且出现交锁症状者,需行腱鞘切开减压术。术后早期进行被动屈伸训练防止粘连,2周后逐步恢复抓握功能。微创针刀松解术创伤较小,但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

日常应避免冷水刺激患指,洗衣洗碗时佩戴橡胶手套。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每周进行手指伸展操预防复发。若出现持续夜间痛或拇指基底处肿胀,需及时排查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