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小儿乳糖不耐受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乳糖酶、替代奶制品、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症状通常由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肠黏膜损伤、早产儿发育不全、基因突变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逐步减少母乳或普通奶粉喂养,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过渡。家长需观察孩子排便情况,避免一次性完全停用乳制品导致营养缺失。
2、补充乳糖酶在哺乳前15分钟或冲泡奶粉时添加乳糖酶制剂,帮助分解乳糖。可选择乳糖酶滴剂、颗粒剂等剂型,需遵医嘱使用。
3、替代奶制品选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这类产品不含乳糖。家长需注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4、药物治疗对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需治疗原发疾病如轮状病毒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补液盐等药物。
日常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选择低乳糖的酸奶或奶酪作为过渡食品,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牙痛引起反复发烧可通过局部冷敷、抗生素治疗、根管治疗、拔牙等方式缓解,通常由龋齿感染、牙周脓肿、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等原因引起。
1、局部冷敷早期牙痛伴随低热时,可用冰袋外敷患侧面部,每次不超过15分钟,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避免热敷以免加重肿胀。
2、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引发的发热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头孢克肟等抗生素。可能与牙髓坏死、化脓性炎症有关,常伴随牙龈跳痛、淋巴结肿大。
3、根管治疗深龋或牙髓炎导致的持续性疼痛发热,需清除坏死牙髓并填充根管。可能与厌氧菌感染有关,症状包括牙齿叩击痛、夜间痛加重。
4、拔牙智齿冠周炎或严重牙体破坏时需拔除患牙。多因阻生齿清洁困难引发,常伴张口受限、颌面部肿胀及38.5℃以上高热。
治疗期间建议进食温凉流质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需及时复查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