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防治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防治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秀杉
陈秀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可通过补充铁剂、调整饮食、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因、定期监测等方式防治。该病主要由铁利用障碍、遗传因素、慢性疾病、药物毒性、铅中毒等原因引起,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1、补充铁剂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铁剂能帮助纠正体内铁缺乏,改善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使用铁剂时可能出现胃肠不适,建议餐后服用。铁剂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避免铁过量。

2、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建议适量食用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血红素铁含量高的食物,配合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同时饮用浓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长期素食者需注意植物性铁的吸收率较低。

3、治疗原发病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慢性感染、炎症性疾病、肿瘤等均可导致铁代谢异常,需针对原发病进行规范治疗。铅中毒引起的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需及时进行驱铅治疗。遗传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管理。

4、避免诱因

某些药物如异烟肼、氯霉素等可能诱发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常规。接触铅、汞等重金属的职业人群需做好防护措施。酗酒可能加重铁代谢紊乱,建议戒酒。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需注意铁丢失情况。

5、定期监测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血清铁、铁蛋白等指标。治疗有效的标志包括网织红细胞计数上升、血红蛋白浓度提高。病情稳定后仍需每3-6个月复查,防止复发。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日常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缺氧。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如出现心悸、气促加重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桃子跟荔枝可以一起吃吗

桃子和荔枝可以一起吃,两者搭配不会产生食物相克反应,但需注意食用量以避免糖分摄入过多。

桃子和荔枝均属于高糖分水果,同时食用可补充维生素C、钾元素及膳食纤维。荔枝含有较多果糖和葡萄糖,能快速提供能量;桃子富含果胶和有机酸,有助于促进消化。两者搭配可制作水果沙拉或冰镇甜品,建议将每日总摄入量控制在200-300克以内,分次食用更利于血糖稳定。对糖尿病患者或胃肠功能较弱者,需减少单次食用量并避免空腹进食。

桃子表皮绒毛可能刺激咽喉,食用前充分清洗或去皮。荔枝含次甘氨酸A成分,过量食用可能引发低血糖反应,建议成人每日不超过15颗,儿童不超过5颗。两种水果冷藏后口感更佳,但体质虚寒者应放置至常温再食用。若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应立即停止食用并适量饮用温水。

水果搭配需考虑个人体质差异,过敏体质者首次尝试应少量测试。日常饮食建议多样化摄入不同种类水果,避免长期单一搭配。食用后出现皮疹、呕吐等过敏症状需及时就医,血糖异常人群应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水果摄入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