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新生儿白眼球发黄可能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胆红素代谢异常、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蓝光照射、药物治疗、换血疗法、手术等方式干预。
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导致胆红素代谢延迟,通常出生后2-3天出现,表现为皮肤黏膜轻度黄染,无须特殊治疗,加强喂养促进排泄即可。
2、母乳性黄疸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多发生在出生1周后,黄疸程度较轻,可暂停母乳3天观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等药物。
3、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能与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或感染等因素有关,表现为黄疸持续加重,需遵医嘱使用苯巴比妥片诱导酶活性,严重时采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结合蓝光治疗。
4、胆道闭锁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淤积,常伴陶土色大便和肝脾肿大,需在生后60天内行葛西手术或肝移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肝硬化。
建议每日监测黄疸变化,保证充足喂养,若黄疸超过2周未退或手足心发黄需立即就医,避免阳光直射退黄的错误做法。
小孩耳朵红热可能由环境温度过高、局部摩擦刺激、过敏反应、中耳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环境、避免刺激、抗过敏治疗、抗生素治疗等方式缓解。
1、环境温度过高穿着过厚或室温过高会导致耳部血管扩张。建议家长减少衣物包裹,保持室内通风,无须特殊用药。
2、局部摩擦刺激抓挠或外力压迫可能引起机械性充血。家长需检查孩子是否频繁抓耳,修剪指甲并转移注意力。
3、过敏反应食物或接触性过敏原可能引发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耳廓红肿伴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地塞米松乳膏。
4、中耳炎可能与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常伴随耳痛发热。需就医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氧氟沙星滴耳液。
观察是否伴随发热或哭闹不安,避免用力揉搓耳朵,急性期可冷敷缓解充血,持续不退热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