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冠心病

冠心病脚肿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冠心病脚肿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冠心病脚肿可能与心力衰竭、静脉回流受阻、药物副作用、肾功能不全、下肢静脉血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利尿消肿、调整用药、改善循环等方式缓解。冠心病患者出现脚肿通常提示心脏功能受损或存在其他并发症,需及时就医评估。

1、心力衰竭

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时,可能引发左心衰竭或全心衰竭,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会使血液淤积在体循环,静脉压力升高导致组织液渗出。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咳嗽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水肿,同时配合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

2、静脉回流受阻

长期卧床或心功能不全可能导致下肢静脉瓣功能减退,血液回流受阻引发淤血性水肿。表现为双侧脚踝对称性肿胀,按压后出现凹陷。可通过穿戴医用弹力袜促进回流,抬高下肢15-20厘米,配合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改善心输出量。

3、药物副作用

部分冠心病用药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片等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导致踝部水肿。通常呈凹陷性且晨轻暮重。医生可能调整为美托洛尔缓释片或厄贝沙坦片等替代药物,必要时联用氢氯噻嗪片利尿。

4、肾功能不全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时易损伤肾功能,水钠潴留会导致下肢水肿伴眼睑浮肿。实验室检查可见肌酐升高、蛋白尿。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缬沙坦胶囊保护肾功能,配合托拉塞米注射液控制液体负荷。

5、下肢静脉血栓

冠心病患者血液黏稠度增高或活动减少时,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表现为单侧腿脚突发肿胀、皮温升高。需立即进行血管超声检查,确诊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严重时需植入下腔静脉滤器。

冠心病患者出现脚肿时应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限制每日饮水量不超过1500毫升,避免高盐食品如腌制品、加工肉类。睡眠时用枕头垫高下肢,白天避免久坐久站。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肾功能,若水肿持续加重或出现胸闷气促,需立即心内科就诊。合并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血压应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气血虚脾胃虚弱怎么补?

气血虚脾胃虚弱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运动调理、穴位按摩、作息调整等方式改善。气血虚脾胃虚弱可能与饮食不节、过度劳累、久病体虚、情志失调、先天不足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面色苍白、乏力倦怠、腹胀便溏、心悸气短等症状。

1、饮食调理

气血虚脾胃虚弱者可适量食用山药、红枣、小米、南瓜、猪肝等食物。山药健脾益胃,红枣补中益气,小米养胃安神,南瓜补脾和胃,猪肝补血养肝。日常饮食应避免生冷油腻,少食多餐,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脾胃虚弱者可将山药与粳米煮粥,红枣与枸杞泡水代茶饮,有助于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2、中药调理

气血虚脾胃虚弱可遵医嘱使用归脾丸、四君子汤、补中益气丸、八珍颗粒、香砂六君丸等中成药。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四君子汤补气健脾,补中益气丸升阳举陷,八珍颗粒气血双补,香砂六君丸健脾和胃。中药调理需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用药。脾胃虚寒者可配伍干姜、砂仁等温中散寒药材,气滞者加陈皮、木香理气健脾。

3、运动调理

气血虚脾胃虚弱者适合练习八段锦、太极拳、散步、腹式呼吸、揉腹等温和运动。八段锦调理三焦,太极拳调和气血,散步促进胃肠蠕动,腹式呼吸增强膈肌运动,揉腹直接刺激脾胃经络。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剧烈运动耗气伤阴。每日晨起可顺时针按摩腹部,配合深长呼吸,有助于升发脾胃阳气。

4、穴位按摩

气血虚脾胃虚弱可按摩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关元等穴位。足三里健脾和胃,中脘调理中焦,脾俞补益脾气,胃俞和胃降逆,关元培补元气。穴位按摩可用拇指指腹按压,每穴持续刺激,以局部酸胀为度。脾胃虚寒者可配合艾灸上述穴位,每周进行,能温阳健脾。按摩前需清洁双手,避免饭后立即操作。

5、作息调整

气血虚脾胃虚弱者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劳累,午间适当小憩。夜间睡眠有助于肝胆排毒养血,午休可恢复脾胃运化功能。作息紊乱会加重气虚血亏,建议固定就寝时间,睡前热水泡脚引火归元。长期脑力劳动者需注意劳逸结合,每工作闭目养神,避免思虑过度伤脾。居室环境保持温暖通风,避免外感寒邪直中脾胃。

气血虚脾胃虚弱者日常应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忧思恼怒损伤脾胃。饮食宜温软易消化,可常食茯苓饼、芡实粥等健脾食疗方。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避免贪凉饮冷。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消瘦水肿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调理期间可记录饮食起居变化,复诊时供医生参考调整方案。适度阳光照射有助于阳气生发,但需防晒伤。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