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1次阅读
胃窦多发溃疡A2期属于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非甾体抗炎药使用、胃酸分泌异常及应激因素有关,需通过药物抑酸、根除病菌及黏膜修复治疗。
1.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可导致胃黏膜防御机制破坏。治疗需采用四联疗法,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枸橼酸铋钾,伴随上腹痛、反酸等症状。
2. 药物刺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保护。需停用损伤药物并联合使用瑞巴派特等黏膜保护剂,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出血表现。
3. 胃酸分泌异常胃泌素瘤或壁细胞增生可导致胃酸过度分泌。建议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控制胃酸,配合铝碳酸镁中和胃酸,常伴有夜间痛、饥饿痛等典型溃疡症状。
4. 应激因素严重创伤、烧伤等应激状态会引起胃黏膜缺血。需积极处理原发病,静脉使用泮托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可能突发呕血或失血性休克等急症。
治疗期间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限制咖啡因摄入,定期胃镜复查评估溃疡愈合情况,A2期溃疡经规范治疗多可在6-8周内进入瘢痕期。
萎缩性胃炎伴有糜烂和息肉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长期药物刺激、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需采用四联疗法,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伴胆汁反流可选用铝碳酸镁或熊去氧胆酸,黏膜修复推荐替普瑞酮或瑞巴派特。
2、内镜治疗直径超过5毫米的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主要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糜烂病灶可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止血,术后需病理检查排除癌变。
3、饮食调整避免辛辣刺激、过烫过硬食物,限制腌制食品和酒精摄入。推荐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鱼肉、蒸蛋、南瓜等,适当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4、定期复查轻度萎缩伴糜烂建议每年胃镜复查,中重度萎缩或肠化生需6-12个月复查。息肉切除后首次复查间隔3-6个月,连续两次阴性可延长至1-2年。
日常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呕血、黑便或体重骤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