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检查主要包括胃镜检查、实验室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粪便潜血试验。
1、胃镜检查胃镜是确诊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病变,同时可进行止血治疗或活检。
2、血液检查血常规可判断贫血程度,凝血功能检查评估出血风险,肝功能检查辅助判断肝硬化等病因。
3、影像学检查腹部CT或血管造影有助于发现肿瘤、血管畸形等特殊病因,适用于胃镜检查禁忌或未明确出血灶者。
4、粪便检查粪便潜血试验可判断活动性出血,连续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但无法定位出血部位。
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立即禁食并急诊就医,检查前需配合医生停用抗凝药物,检查后遵医嘱进行饮食过渡和病情监测。
食管动力障碍检测通常不会造成剧烈疼痛,但可能引起短暂不适,检测方式主要有食管测压、食管pH监测、钡餐造影、胃镜检查等。
1、食管测压通过鼻腔插入细软导管至食管,检测压力变化时可能引发轻微恶心或异物感,检查前需禁食6小时。
2、食管pH监测需放置24小时监测探头,吞咽时可能有异物感,但多数患者可耐受,检查期间需记录饮食和症状。
3、钡餐造影吞咽钡剂时可能产生味觉不适,检查后需多饮水促进排出,无创但需配合变换体位。
4、胃镜检查咽喉麻醉可减轻插管不适,检查后可能出现短暂腹胀,严重心肺疾病患者需谨慎选择。
检查前与医生充分沟通焦虑情绪,选择无痛胃镜可显著提升舒适度,检查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过热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