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选择需根据骨折程度和患者情况决定,轻度压缩性骨折通常建议保守治疗,中重度或伴有神经损伤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椎体压缩程度较轻且无神经症状的患者,通过卧床休息配合支具固定可促进骨折愈合,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或联合钙剂如碳酸钙D3片帮助骨骼修复。物理治疗如超短波和低频脉冲电刺激有助于缓解局部水肿,康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避免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椎体压缩超过50%、存在椎管占位或神经功能受损的情况,椎体成形术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常用术式,前者通过骨水泥注入稳定椎体,后者可重建脊柱序列。术后需佩戴护具3-6个月,定期复查评估骨融合情况,合并骨质疏松者需同步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以预防再骨折。
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均需避免弯腰负重和剧烈运动,睡眠时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曲度,日常补充富含钙质的牛奶、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康复期间出现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长期随访中建议每半年进行骨密度检测,骨质疏松患者需持续用药控制原发病。
骨折后脚后跟疼可能与局部炎症反应、创伤性关节炎、跟腱损伤、骨质疏松或神经压迫等因素有关。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软组织粘连、骨痂刺激或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足跟部疼痛。
1、局部炎症反应
骨折后局部组织损伤会引发无菌性炎症,炎症介质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导致疼痛。这种疼痛多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活动时加重。可通过红外线照射、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缓解,严重时需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控制炎症。
2、创伤性关节炎
邻近关节的骨折可能破坏关节面平整度,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负重时脚跟刺痛伴关节僵硬,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早期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晚期需行关节融合术。
3、跟腱损伤
跟骨骨折易合并跟腱挛缩或粘连,导致足跟牵拉痛。典型表现为踝关节背屈受限,MRI可见跟腱信号异常。康复期需进行跟腱拉伸训练,配合超声波治疗,严重粘连需手术松解。
4、骨质疏松
长期制动可能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跟骨承重时产生微骨折引发疼痛。骨密度检测T值低于-2.5可确诊,需补充碳酸钙D3片联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同时进行渐进式负重训练。
5、神经压迫
骨折移位或骨痂增生可能压迫胫神经跟骨支,表现为烧灼样放射痛,肌电图可见神经传导异常。轻度压迫可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手术探查减压。
骨折后脚跟疼痛患者应避免过早完全负重,使用足跟垫分散压力,每日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可适量食用牛奶、鸡蛋、深海鱼等。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夜间静息痛,需及时复查CT排除骨不连或畸形愈合。康复训练应在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避免暴力牵拉造成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