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多动症可通过行为干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家庭支持等方式改善。多动症通常由遗传因素、脑功能异常、环境刺激、教养方式等原因引起。
1、行为干预通过结构化任务训练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家长需制定固定作息表,采用代币奖励法强化正向行为。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情绪冲动,沙盘游戏治疗有助于表达内心需求,家长需定期陪同孩子参与治疗。
3、药物治疗中枢神经兴奋剂哌甲酯可调节多巴胺水平,托莫西汀适用于合并焦虑患儿,阿托莫西汀可改善注意力缺陷。
4、家庭支持家长需避免过度批评,建立明确行为规则,学校联动实施个性化教育方案,创造低刺激家庭环境。
保证充足睡眠与Omega-3脂肪酸摄入,限制电子屏幕时间,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
小孩睡觉时体温37.3摄氏度属于正常体温上限,通常不算发烧。体温波动主要与环境温度影响、测量误差、基础代谢变化、潜在感染早期等因素有关。
1、环境温度影响:睡眠时被褥过厚或室温过高可能导致体温轻微升高,建议家长调整室温至22-24摄氏度,选择透气棉质睡衣。
2、测量误差:耳温枪或额温枪测量可能受角度、汗液干扰,建议家长采用水银体温计复测腋温,保持测量部位干燥5分钟。
3、基础代谢变化:儿童傍晚至夜间基础代谢率较高,体温可比晨间高0.3-0.5摄氏度,建议家长记录全天体温曲线观察趋势。
4、潜在感染早期:部分病毒感染初期可能仅表现为低热,若伴随精神萎靡或食欲下降,建议家长及时就医排查呼吸道或泌尿系统感染。
建议保持适量饮水,避免睡前剧烈活动,若体温持续超过37.5摄氏度或伴随其他症状需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