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湿疹在中医辨证中主要分为湿热蕴肤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风热蕴肤证四种类型,治疗需根据证型采用清热利湿、健脾除湿、养血润燥、疏风清热等方法。
1、湿热蕴肤证多因外感湿热或饮食不节导致,表现为红斑水疱、渗出糜烂,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黄柏、苦参等外洗。常用中成药包括湿毒清胶囊、皮肤病血毒丸、二妙丸。
2、脾虚湿蕴证因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所致,常见淡红斑、鳞屑、食欲不振,治疗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可辅以山药、茯苓等药膳调理。常用中成药有健脾消疹颗粒、参苓白术丸、香砂六君丸。
3、血虚风燥证病程迁延致阴血耗伤,表现为皮肤干燥肥厚、剧烈瘙痒,方选当归饮子加减,配合熟地、当归等养血药材。常用中成药为润燥止痒胶囊、乌蛇止痒丸、四物合剂。
4、风热蕴肤证多由风热外袭诱发,见红色丘疹、灼热感,治疗采用消风散加减,可配合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常用中成药包括防风通圣丸、肤痒颗粒、消风止痒颗粒。
湿疹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穿着棉质透气衣物,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急性期忌用热水烫洗,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皮肤泛红起小疙瘩可通过保湿修复、抗炎治疗、过敏干预、感染控制等方式缓解,通常由皮肤屏障受损、接触性皮炎、荨麻疹、毛囊炎等原因引起。
1、保湿修复皮肤屏障受损可能导致水分流失引发泛红,建议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修复角质层,避免过度清洁或热水刺激。
2、抗炎治疗接触性皮炎常表现为红斑伴丘疹,可能与化学物质刺激有关,可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抗炎药物。
3、过敏干预荨麻疹引起的风团样疙瘩需排查过敏原,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抗组胺药物可缓解瘙痒和红肿症状。
4、感染控制细菌性毛囊炎可能出现红色脓疱,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相关,必要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凝胶等抗生素治疗。
日常避免搔抓患处,穿着透气棉质衣物,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需及时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