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小孩发烧喝水都吐可能与脱水、胃肠功能紊乱、急性胃肠炎、脑膜炎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脱水:发热导致体液流失过多可能引发呕吐,家长需少量多次喂服口服补液盐,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部。
2、胃肠功能紊乱:发热时消化酶活性降低易引发呕吐,建议家长将食物改为米汤、苹果泥等低渣流食,分6-8次少量喂养。
3、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等感染可能导致持续呕吐,通常伴有腹泻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消旋卡多曲等药物。
4、脑膜炎:颅内压增高时会出现喷射性呕吐,多伴随颈强直、嗜睡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腰椎穿刺等检查确诊。
发热期间保持室内通风,每2小时测量体温,若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或出现意识改变,须紧急送医处理。
小儿病毒性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靡等症状,多数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补液支持、病因治疗等方式处理,并非只能被动等待。
1、物理降温:家长需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退热贴,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衣物包裹。
2、药物干预:体温持续超过38.5℃时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避免交替用药。病毒性发热通常无需抗生素治疗。
3、补液支持:家长应少量多次喂食温水、口服补液盐或米汤,观察尿量及唇色。出现嗜睡、尿少等脱水表现时需及时就医静脉补液。
4、病因治疗:流感病毒可选用奥司他韦颗粒,腺病毒感染需对症处理。若发热超过72小时或出现抽搐、皮疹等警示症状,应立即完善血常规等检查。
建议家长记录发热曲线,提供苹果泥、小米粥等易消化食物,发热期间避免剧烈活动,体温正常24小时后再考虑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