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体检发现血小板压积偏低的原因

|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问题描述:
体检发现血小板压积偏低的原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血小板压积偏低可能由生理性血液稀释、缺铁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原因引起,需结合血常规其他指标综合评估。

1. 血液稀释

妊娠期或大量输液导致血液容量增加,使血小板相对减少。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即可。

2. 缺铁性贫血

铁元素缺乏影响巨核细胞成熟,可能与挑食、慢性失血有关,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可补充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铁剂。

3. 骨髓抑制

放射线接触或病毒感染导致造血功能减退,常伴随白细胞减少。需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必要时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4. 免疫破坏

自身抗体攻击血小板,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可见皮肤瘀斑。需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免疫调节治疗。

建议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含铁食物,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若伴随牙龈出血或月经量增多应及时血液科就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女孩几岁乳房开始发育属于正常

女孩乳房发育一般在8-13岁属于正常范围,主要受遗传因素、营养状况、激素水平、环境因素影响。

1、遗传因素

母亲初潮年龄和发育进度对女儿有显著影响,若家族中存在性早熟史需关注骨龄检测。

2、营养状况

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可能促使发育提前,建议保持均衡膳食并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3、激素水平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异常增高可能导致性早熟,需通过血清激素检测排除病理情况。

4、环境因素

接触含雌激素的化妆品或塑料制品可能干扰内分泌,日常应避免使用成分不明的护理产品。

若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3岁后仍无发育迹象,建议至儿科内分泌科就诊评估,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摄入含激素类食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