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喝豆浆中毒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豆浆中毒通常与未充分加热导致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或皂苷等物质有关,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豆浆中毒的早期表现以胃肠刺激症状为主,饮用未煮沸豆浆后30分钟至2小时内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绞痛,伴随频繁呕吐和稀水样便。部分患者会出现口唇麻木、咽喉刺痛感,这与皂苷的局部刺激作用相关。若摄入量较大或体质敏感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四肢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此时提示毒素已影响神经肌肉传导。婴幼儿及老年人可能出现脱水表现如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需警惕电解质紊乱风险。极少数严重病例会出现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或血压骤降,需立即抢救。
日常制作豆浆时应确保煮沸后维持5分钟以上,避免使用破壁机直接打浆后饮用。储存超过6小时的豆浆即使冷藏也可能滋生致病菌,建议丢弃处理。儿童及消化功能较弱者初次饮用豆浆应从小剂量开始,观察有无过敏反应。若出现中毒症状可先饮用大量温开水稀释毒素,但禁止催吐以免误吸,同时保留剩余豆浆样本供检测。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意识改变时须立即就医,途中保持侧卧位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
吃剩米饭中毒时,需立即停止食用并采取催吐、补液等措施,严重时需就医。剩米饭中毒多由蜡样芽孢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引起,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食用被污染的剩米饭后,若出现轻微恶心或呕吐,可饮用温盐水帮助催吐,减少毒素吸收。同时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糖盐水,预防脱水。观察6-24小时,若症状未加重可居家护理。若出现持续呕吐超过3次、腹泻水样便超过5次、发热超过38.5℃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婴幼儿、孕妇及老年人出现症状后建议直接就医,避免自行处理延误治疗。就医时需向医生说明进食时间、食物性状及症状变化过程,必要时需进行大便培养或血常规检查。
预防剩米饭中毒需注意米饭在室温存放不超过2小时,冷藏保存需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日常烹饪时控制米饭量避免剩余,冷藏米饭建议24小时内食用完毕。处理熟食前需充分洗手,避免用接触生食的餐具盛放熟米饭。外出就餐时注意观察米饭是否有异味或黏腻感,发现异常立即停止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