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晚期癌症患者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环境、药物干预、感染控制及肿瘤对症处理等方式缓解。发热可能由感染、肿瘤坏死、药物反应、深静脉血栓或中枢体温调节异常引起。
1、物理降温:
体温低于38.5℃时优先采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大血管处等物理方式。避免酒精擦浴以防皮肤吸收中毒。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30分钟复测体温,同时补充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2、环境调整:
将室温控制在22-24℃之间,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减少被褥覆盖,穿着纯棉透气衣物。每日通风2-3次,每次15分钟,避免对流风直吹患者。
3、药物干预:
对乙酰氨基酚是癌痛患者退热首选,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肿瘤热但需警惕消化道出血风险。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体温调节障碍,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糖皮质激素可用于肿瘤坏死引起的发热。
4、感染控制:
粒细胞缺乏患者出现38℃以上发热需立即进行血培养,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口腔、呼吸道、泌尿道是常见感染部位,需加强口腔护理、翻身拍背及会阴清洁。
5、肿瘤处理:
肿瘤进展导致的发热可能需要调整抗肿瘤方案,如姑息性放疗缩小坏死病灶。白细胞介素-2等生物治疗易引发高热,需提前备好退热措施。合并恶病质时发热常伴寒战,需加强营养支持。
晚期患者发热期间应给予高蛋白流质饮食如蒸蛋羹、豆浆,每日少量多餐6-8次。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ml,可饮用淡绿茶、菊花金银花露等清热解毒饮品。监测记录体温曲线变化,腋温测量时需擦干汗液并保持5分钟以上。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更换体位,骨突处用软枕减压。家属应学会识别寒战、谵妄等危重征兆,当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意识改变或血压下降时需紧急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