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小儿肺炎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补充水分、调整饮食结构、规范用药管理、监测病情变化等方式护理。小儿肺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过敏反应、吸入异物等原因引起。
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对于痰液黏稠的患儿,可采取拍背排痰法,手掌呈空心状从背部由下向上轻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或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有助于稀释痰液。避免使用镇咳药物抑制排痰反射。
每日饮水量按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需50-80毫升。可选用温开水、淡蜂蜜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次数。发热期间可适当增加补液量,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冷饮刺激呼吸道。
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蒸蛋羹等。少量多餐喂养,单次进食量减少三分之一。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选用鱼肉末、豆腐等低脂食材。禁食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过敏体质患儿需回避已知过敏原。
细菌性肺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或头孢克洛颗粒。支原体感染可选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发热超过38.5℃时按剂量服用布洛芬混悬滴剂。雾化吸入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需严格掌握使用频次。所有药物使用需完整疗程。
每日记录体温波动3-4次,观察呼吸频率是否超过40次/分。注意有无鼻翼煽动、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监测精神状态及进食量变化。出现持续高热、嗜睡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复诊。恢复期应避免剧烈活动,预防交叉感染。
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但避免直吹冷风。患儿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随体温变化及时增减。恢复期可进行温和的呼吸训练,如吹纸片游戏。定期随访胸片检查,疫苗接种需按计划完成。密切观察2-4周,警惕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