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短效避孕药可能引起恶心呕吐、乳房胀痛、不规则阴道出血、情绪波动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可能增加血栓风险、影响肝功能、导致体重增加、降低骨密度。
1、恶心呕吐短效避孕药中的激素成分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起短暂性恶心或呕吐,通常1-3个月后逐渐缓解,可随餐服用减轻症状。
2、血栓风险雌激素成分可能增加血液凝固性,与遗传性血栓倾向、吸烟、年龄超过35岁等因素叠加时,可能引发静脉血栓栓塞症。
3、肝功能影响药物代谢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原有肝病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建议用药期间每6个月监测肝功能。
4、骨密度下降长期使用可能抑制卵巢雌激素分泌,影响钙质吸收,建议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并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
用药期间应避免吸烟饮酒,定期监测血压和乳腺健康,出现严重头痛、胸痛或视觉异常需立即就医。
宝妈戒奶后一般1-3个月来月经,实际时间受到哺乳时长、激素水平、个体差异、卵巢功能恢复等因素的影响。
1、哺乳时长:哺乳时间越长,月经恢复可能越晚,持续哺乳会抑制排卵激素分泌。
2、激素水平:催乳素水平下降速度影响月经恢复,完全断奶后激素需时间重新平衡。
3、个体差异:体质不同导致恢复时间不同,部分宝妈可能断奶后立即恢复月经周期。
4、卵巢功能:卵巢功能恢复快慢直接影响月经,产后卵巢需重新建立正常排卵机制。
若超过6个月未恢复月经,建议就医检查激素水平及子宫恢复情况,期间保持均衡饮食和规律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