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小孩服用退烧药后仍不退烧可能与药物剂量不足、水分摄入不足、合并细菌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异常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用药、物理降温、抗感染治疗等方式处理。
1. 药物剂量不足家长需核对体重与药物说明书剂量是否匹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换用栓剂或静脉退热药物。
2. 水分摄入不足发热时水分蒸发加快,家长需每2小时督促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脱水会影响药物代谢,可配合温水擦浴辅助降温。
3. 合并细菌感染可能与中耳炎、肺炎等继发感染有关,表现为持续高热、精神萎靡,需就医检查血常规,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或头孢克洛等抗生素。
4. 体温调节异常川崎病、脑炎等疾病会导致中枢性发热,若发热超过72小时伴皮疹或抽搐,家长须立即送医进行腰椎穿刺或免疫球蛋白治疗。
建议家长记录发热曲线与用药时间,避免重复用药,发热期间选择米粥、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保持室温25℃左右并减少衣物包裹。
新生儿心脏彩超主要通过超声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检查方式包括经胸超声、经食管超声等,具体操作由专业医师完成。
1、检查准备检查前需保持新生儿安静,可喂奶或使用安抚奶嘴。家长需配合固定患儿体位,避免哭闹影响图像质量。
2、体位摆放通常采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暴露前胸区域。医师会在探头涂抹耦合剂,轻柔接触皮肤扫描。
3、图像采集医师通过多切面扫描获取心脏四腔心、大血管等标准切面图像,测量各房室大小及血流速度等参数。
4、报告解读检查后由心内科或超声科医师分析图像,诊断是否存在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
检查过程无辐射且安全,若发现异常需定期复查。建议选择儿童专科医院进行检测,确保设备及医师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