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心脏彩超看什么病

| 1人回答 | 9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脏彩超看什么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心脏彩超主要用于诊断心脏结构异常、心脏功能评估及心血管疾病,常见可筛查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心力衰竭等。心脏彩超通过超声波成像直观显示心脏形态、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运动功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1、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彩超可明确诊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结构异常。通过多普勒技术能观察到异常分流血流,评估缺损大小及位置。对于复杂先心病如法洛四联症,可清晰显示右心室肥厚、肺动脉狭窄等特征性改变。诊断后需根据病情选择介入封堵或外科手术治疗。

2、心脏瓣膜病

可检测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等瓣膜病变,量化评估瓣膜开口面积、反流程度及心室代偿情况。风湿性心脏病常导致瓣膜增厚粘连,老年退行性变易引发钙化性狭窄。中重度病变需考虑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轻度病变可通过药物控制症状。

3、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心室腔扩大伴收缩功能减低,肥厚型心肌病显示室间隔不对称增厚。彩超能测量心室壁厚度、射血分数等关键指标,鉴别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损伤。部分患者需结合心肌活检明确病因,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植入式除颤器等。

4、心包疾病

可识别心包积液量及分布,评估心脏压塞风险。缩窄性心包炎可见心包增厚、心室舒张受限。急性心包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慢性病例需排查结核或肿瘤。大量积液需穿刺引流,缩窄性病变可能需心包剥脱术。

5、心力衰竭

通过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区分收缩性或舒张性心衰,观察室壁运动异常判断心肌缺血区域。可发现肺高压、三尖瓣反流等继发改变。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等,治疗需结合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物及原发病管理。

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暴露检查部位。检查中需配合变换体位以获得最佳成像。定期复查可动态监测疾病进展,检查结果需由心血管专科医生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彩超的表现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脏彩超表现主要包括心室壁增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舒张功能异常以及心腔形态改变。这些表现通过彩超检查可以清晰观察到,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1、心室壁增厚:肥厚型心肌病的典型特征是心室壁非对称性增厚,尤其是室间隔。彩超可显示室间隔厚度超过15mm,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比例异常。增厚的心肌可能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增强,但舒张功能受限,影响心脏正常泵血。 2、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部分患者存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彩超可观察到血流速度加快,压力阶差增大。梗阻可能引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需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以缓解症状。 3、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彩超可显示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向前移动,称为SAM现象。这种现象可能加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导致心输出量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晕厥或心律失常等症状。 4、舒张功能异常:肥厚型心肌病常伴随舒张功能异常,彩超可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E/A比值异常。舒张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肺淤血,患者表现为活动后气短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5、心腔形态改变:彩超可观察到左心室腔变小,形态异常,呈“香蕉形”或“沙漏形”。这种改变可能影响心脏的充盈和排血功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症状。 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家族史及心脏彩超等多方面检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心脏彩超以监测病情变化。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适量补充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