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乳糜泻通常表现为腹泻、腹胀、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症状。乳糜泻是一种由麸质不耐受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小肠黏膜,导致营养吸收障碍。症状可能由遗传易感性、麸质摄入、免疫系统异常、肠道菌群失衡、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无麸质饮食、营养补充、药物治疗、肠道修复、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1、腹泻
腹泻是乳糜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且粪便稀薄。腹泻可能与小肠黏膜受损导致的水分吸收减少有关,通常伴随脂肪泻,粪便呈现油腻或恶臭。患者可能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治疗需严格避免含麸质的食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补液盐等药物辅助缓解症状。
2、腹胀
腹胀多因肠道炎症和气体积累引起,进食麸质后症状加重。患者常感到腹部紧绷或疼痛,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腹胀与小肠绒毛萎缩导致的消化功能下降有关,需通过无麸质饮食减少刺激。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可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乳剂、胰酶肠溶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改善消化功能。
3、体重下降
体重下降是乳糜泻的典型表现,因长期营养吸收不良导致。患者即使正常进食也可能出现肌肉消耗和皮下脂肪减少,儿童可能出现生长迟缓。需通过高热量无麸质饮食补充营养,必要时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维生素D滴剂、复合维生素B片等纠正缺乏症。定期监测体重和生长发育指标至关重要。
4、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表现为贫血、维生素缺乏或骨质疏松,与小肠吸收面积减少相关。常见铁缺乏性贫血和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出现乏力或神经系统症状。治疗需结合无麸质饮食与营养剂补充,如硫酸亚铁片、叶酸片、维生素B12注射液等。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5、皮肤病变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疱疹样皮炎,表现为瘙痒性丘疹或水疱,多发生于肘部或膝盖。皮肤病变与免疫反应激活有关,属于乳糜泻的肠外表现。除严格无麸质饮食外,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乳膏、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控制症状。皮肤症状改善通常滞后于肠道病变恢复。
乳糜泻患者需终身坚持无麸质饮食,避免小麦、大麦、黑麦及其制品。日常可选择大米、玉米、荞麦等替代谷物,注意阅读食品标签识别隐藏麸质。定期复查血清抗体和肠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儿童患者家长需监测生长发育曲线。合并骨质疏松者应增加钙质摄入并适当晒太阳,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骨折。出现新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