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痛风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突发红肿热痛、活动受限,早期多累及单侧第一跖趾关节,随病情进展可波及踝、膝、腕等大关节。
1、早期表现典型表现为夜间或清晨突发单关节剧痛,常见于大脚趾根部,局部皮肤发红发热,触碰时有明显压痛,症状多在3-10天自行缓解。
2、进展期特征发作频率增加且持续时间延长,关节周围可能出现痛风石沉积,X线可见骨质穿凿样破坏,可能伴随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3、终末期改变多关节持续疼痛伴畸形,痛风石破溃形成慢性溃疡,肾功能受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下肢浮肿,部分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
急性期需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建议发作时及时就医进行血尿酸检测与关节超声检查。
痛风患者可通过低嘌呤饮食、控制果糖摄入、增加饮水量、限制酒精摄入等方式调节饮食。痛风通常由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高果糖饮食、酒精刺激等原因引起。
1、低嘌呤饮食避免动物内脏、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急性期每日嘌呤摄入量控制在150毫克以下。
2、控制果糖减少含糖饮料、蜂蜜等高果糖食品摄入。果糖代谢会抑制尿酸排泄,建议选择低糖水果如草莓、樱桃。
3、增加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可适量饮用苏打水碱化尿液,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
4、限制酒精啤酒、黄酒等酒类会抑制尿酸排泄,建议戒酒。发作期绝对禁酒,缓解期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
建议痛风患者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