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川崎病患儿可能出现心脏疼痛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心脏受累时可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或冠状动脉病变。
川崎病急性期可能出现心脏区域不适或隐痛,这与冠状动脉炎症导致的心肌缺血有关。患儿常表现为烦躁哭闹、拒食、面色苍白等非特异性症状,年龄较大儿童可能直接描述胸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压迫感,活动后可能加重,部分患儿伴有心悸、气促等表现。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冠状动脉扩张、心包积液等异常。
少数川崎病患儿在恢复期仍可能遗留心脏不适,多见于冠状动脉瘤形成者。这类患儿可能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疼痛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发作性,与体力活动相关。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表现为持续剧烈胸痛伴冷汗、呕吐,需紧急医疗干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疼痛发生概率呈正相关。
川崎病患儿出现心脏疼痛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心脏超声检查。确诊冠状动脉病变者需长期随访,避免剧烈运动,控制血脂水平。日常应注意观察患儿活动耐量变化,定期复查冠状动脉情况。饮食宜清淡,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限制高脂肪高糖食物。恢复期可遵医嘱进行适度康复训练,但应避免过度疲劳。